產業發展呼喚出版經紀人
2008-01-14 00:00 來源:人民網-中國新聞出版報 責編:中華印刷包裝網
12年前,當英國的羅琳為小說找婆家時,四川阿來的作品也遭到了12家出版社的拒絕。當《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掀起世界波時,人們不禁要問:如何避免重量級作品石沉大海?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國際出版合作不斷加強,圖書“走出去”也讓中國的文化軟實力硬了起來。中國出版在發展的過程中,作者資源的挖掘成為出版界的重頭工作,不少出版人不惜以重金爭奪一部還沒有完成好的書稿甚至只是一個提綱。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許多出版社依然沒有太多可出版的有價值書稿,依然沒有自己有潛力的作者隊伍。在一次次成功與失敗的記憶中,中國出版經紀人應運而生:在出版活動中,一些版權代理公司、出版工作室、文化公司正在逐漸向版權經紀人靠攏。
北京印刷學院版權研究專家張志林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報》采訪時說:“出版經紀人的出現和逐步發展是出版產業市場化的產物。最初只是傳統的版權代理公司開展書稿交易業務;隨著出版業的發展,一些出版社的編輯在積累了一些作者資源之后,跳出出版社開辦自己的出版工作室,經營作品的版權或經營作者。”
在專注出版內容的職業經營的同時,出版經紀人還能優化產業鏈條。作為一種可多次開發使用的產品,出版內容亟須專業出版人來梳理。
知名書業策劃人楊文軒認為,目前的版權內容越來越多,需要專業的出版經紀人來打理。“作為一種無形資產,版權與有形物質資產不同,它有多項權利,而且可以重復銷售。版權內容越來越豐富,合作方式也越來越復雜,同一作品,可能要形成多重銷售的格局,聯系、開發這些權利,需要更專業的人來處理,版權經紀人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楊文軒還表示,內容出版和發布平臺越來越多,也需要出版經紀人來運作。“除了傳統的紙書以外,手機圖書、e-book、有聲圖書、電子雜志等數字閱讀方式風起云涌,并且大有超越傳統出版之勢。而且同一形式的載體,可以在多平臺發表,譬如一本書既可放在方正閱讀平臺上,也可以在書生閱讀平臺上,大量閱讀平臺紛紛爭奪內容資源,選擇什么樣的發表平臺以及如何管理自己的收益,需要專業人士來做這些事情。”
從傳統出版,到數字出版,再到網絡內容的經營,這一系列的發展跡象表明,中國出版產業發展呼喚更多出版經紀人。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